不同采摘標準適用于哪些茶類?

不同采摘標準適用于哪些茶類?

36閱讀 2021-03-04 03:05 常識

不同茶類有各自不同的采摘要求和標準,即便是相同茶類,也會因市場需求的多樣化而產生不同的標準,但在生產中對于原料的采摘標準大多是統(tǒng)一的。

一、細嫩采

細嫩采一般是指采摘單芽、一芽一葉以及一芽二葉初展的新梢,這是多數名優(yōu)茶的采摘標準。如古人所說的“雀舌”、“連心”、“旗槍”、“揀芽”等。

采用這一標準的有特級龍井、碧螺春、君山銀針、黃山毛峰、石門銀峰及一些芽茶類名茶等,這種采摘標準花工多、產量低、季節(jié)性強(春茶前期)、經濟效益高。

二、適中采

適中采是指當新梢伸長到一定程度時,采下一芽二、三葉和細嫩對夾葉,是我國目前內外銷的大宗紅、綠茶普遍的采摘標準,如眉茶、工夫紅茶等,均要求鮮葉嫩度適中。

這種采摘標準能夠兼顧茶葉的產量和品質,經濟效益高。過于細嫩采,品質雖高,但產量較低;過于粗老則內含物減少,產品色、香、味、形均受影響。

三、開面采

我國某些傳統(tǒng)的烏龍茶類要求風味獨特,同時加工工藝特殊,所以采摘標準是待新梢長至3-5葉將要成熟到頂芽最后一葉剛攤開時,采下2-4葉新梢,這種標準俗稱“開面采”。

采摘過嫩并帶有芽尖,則加工過程中易成碎末,造成色澤灰暗,香氣不高,滋味不濃;采摘過老,則會色澤干枯,滋味淡薄,所以一般掌握新梢頂芽最后一葉開展一半時開采,此標準比大宗紅、綠茶類要成熟、粗大。

不過近年來因消費者叫喜歡湯色綠、芽葉細嫩的品質特征,所以生產原料也有采用細嫩的進行加工。

四、成熟采

傳統(tǒng)用于黑茶和磚茶的原料采摘標準成熟度比烏龍茶要高,其標準是待新梢一芽五葉充分成熟,新梢基部已木質化、呈紅棕色時采摘。這種新梢有的經過1次生長,有的已經過2次生長;有的一年只采1次,有的一年采割2次。

采摘成熟度較高原料的原因一是適應消費者習慣,二是飲用時要經過煎煮,能夠把茶葉和梗中的內含成分煎煮出。

不過隨著生活習慣和水平的提高,目前邊銷茶產區(qū)也開始進行不同成熟度的兼采,生產不同級別的黑茶和磚茶。

注:文章來源于新浪微博yn孫吉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上一頁:2018年七彩云南布朗古韻:陳香馥郁,滋味濃醇

下一頁:七彩云南?自飲茶系列 慢品時光韻,快享自然香

相關閱讀

茶友網
滇ICP備19006320號-4
滇ICP備19006320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