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皮+福鼎白茶,純純的味道,初戀的感覺。鑒2018寶福林,雙豬獻寶,福鼎白茶新會陳皮。
近兩三年,小青柑是一個趨勢。小青柑是用,新會的陳皮,里面裝入普洱熟茶制成的。隨之就有企業(yè)做了衍伸產品。出現了,柑白(青柑+福鼎白茶)。柑紅(青柑+紅茶)。
【陳皮】七益
潤:苦泄肺氣、溫化寒氣、潤肺止咳
化:消積化滯、燥濕化痰
清:辛能散、解表清熱
養(yǎng):溫能補、理氣健脾
通:苦能瀉、溫能行氣、疏肝破氣導胸中寒邪
和:溫能和、補胃和中
平:祛痰平喘
福鼎白茶,當年茶,三年藥,七年寶。此款茶屬,強強聯合。
品鑒茶樣來源:?茶語網?派贈測試
品鑒用水:怡寶桶裝純凈水
開湯用具:蓋碗沖泡
品鑒日期:2019/01/23
節(jié)氣:大寒中
天氣:晴朗,微風。
氣溫:0度------12度(小陽春)
投茶量:7克
煮水器皿:隨手泡
品鑒地域:中原河南洛陽
寶福林,雙豬獻寶,陳皮加福鼎白茶。茶樣,到了以后打開外包裝。很驚喜。茶樣自帶茶餅透明外套保護袋,茶企用心良苦。
茶餅正面,燙金牛皮紙印刷,外觀,高端大氣,上檔次。
背面打折規(guī)范,帶領帶。商品信息。標識齊全,可以二維碼查詢,關注寶福林。
打開外包裝,里面有手工棉紙,內包裝。雙層包裝。手工棉內包裝,易于茶餅轉化。隔著茶餅內包裝手工棉紙。嗅聞到茶餅,陳皮青新爽朗。
茶樣是用2013的福鼎白茶的壽眉和2013的新會陳皮。切成的,陳皮絲,勻在一起壓制,壓餅而成。
茶餅壓制的泡餅。易于開解,可能茶企,還有一層考慮,易于轉化。干茶,嗅聞,干茶,清香悠揚。茶樣,灰黑褐色和金色的陳皮絲,有芽頭顯現,茶毫豐富。清香悠揚,沁人心脾。
靜待松風鳴
高溫滌器,出水投茶,投茶搖香。
白水清口
前,中段
熱烘,淺淺的藥香,加濃郁的陳皮香。白茶的清香。混合的香型,層次漸變。最終是花果香。
鑒于是老茶新壓,潤茶95度水溫,十秒出湯。
茶湯中有輕微的茶毫浮現,茶湯,金黃亮麗,清澈通透,悅目迷人。
淺嘗,茶湯質,飽滿度一般。柔順爽滑。喉韻舒爽。橘香悠揚。濕茶底,濃郁的陳皮香加白茶的清香。品茗單杯內的掛杯香。花蜜混合香加橘香,掛杯持久。
第一道水,水溫95度,十秒出湯。茶湯色。深橘紅色,油潤亮澤。茶湯質,飽滿,柔順,爽滑。陳皮香,融入水。舌底有生津之勢。身體輕微發(fā)暖。喉韻舒服。身體愉悅感強。玻璃公道和品茗單杯的掛杯香持久?;刍旌舷慵娱傧恪?/span>
第二道水,水溫95度,延時十秒出湯。茶湯色深橘紅色。茶湯表面茶油浮現,氤瘟飽滿。嗅聞玻璃公道中的茶湯,水飄香。茶湯質,飽滿度持久。甘潤爽滑。無苦無澀。咽喉處,喉韻舒爽。
第三道水,水溫98度,延時十秒出湯。茶湯色,始終深橘紅色。茶湯質飽滿,柔順爽滑。(但白茶的飽滿度無法和普洱茶的飽滿度相提并論)喉韻甘甜,舒爽。滿口生津,舌底鳴泉。舌震顫法品飲,甜潤滿滿。身體愉悅。
第四道水,水溫98度,延時20秒鐘出湯。茶湯色。未見色衰,深橘紅色。亮麗悅目。茶湯質,飽滿,柔順,爽滑。喉韻,甘,潤,舒,爽,深邃。
身體發(fā)暖,不減,前額輕微發(fā)汗。玻璃公道和品茗單杯內的掛杯香持久。花蜜混合香加橘香。滿口生津,舌底鳴泉。蓋碗內的濕茶底,
橘香,沁人心脾。白茶的清香。葉片充盈,顯活性。
第五道水,水溫100度,延時20秒出湯。茶湯色深橘紅色,亮麗悅目。橘香入水,茶湯質飽滿柔順爽滑,喉韻舒爽,香甜滿滿。好茶。
白水過口。甜潤滿滿
尾水段
第六道水,水溫100,延時30秒鐘出湯。茶湯色有輕微色衰現象。茶湯質的飽滿度走低。茶湯中有輕微的甜感出現。(這與本身白茶的耐沖泡度不高有關)茶湯質柔順爽滑。喉韻,甘甜舒爽,滿口生津,舌底鳴泉。茶湯香甜滿滿。玻璃公道和品茗單杯內的掛杯香,花蜜混合香加橘香,隱隱還有。
第七道水,水溫100,延時一分鐘出湯。通過調整手法延時,茶湯色回歸。深橘紅色。茶湯質回歸,湯質飽滿,柔順爽滑。喉韻舒爽。滿口生津,舌底鳴泉。屬回光返照之相。再走一道水。
第八道水,水溫100,延時三分鐘出湯。茶湯色深橘紅色。茶湯質,橘香滿滿。柔順爽滑。喉韻舒爽。但茶湯質,茶水分離,茶湯寡淡。味同嚼蠟。
轉入水晶玻璃壺中,沸騰煮茶五分鐘。第九道水。湯色深橘紅色。湯質,甜潤滿滿。橘香滿滿。舌底鳴泉,喉韻甘甜舒爽,身體愉悅。品鑒體驗結束
總述:此款寶福林福鼎白茶,新會陳皮。前中段表現出彩。茶湯質飽滿,甘,潤,爽,滑。無苦無澀。舌底鳴泉,滿口生津。喉韻深邃。茶氣足,身體發(fā)暖,前額發(fā)汗。喉韻,甘甜舒爽。身體愉悅感強,喉韻深邃,出彩迷人。白茶的水線,本身就比普洱茶的水線短。也算表現出彩。
以上品鑒茶評之觀點,僅代表我個人的見解。均為我個人的品鑒體驗,只代表我個人的淺拙。供諸位茶友參考,如有不妥之處,敬請諸位斧正。
原創(chuàng)聲明:本文為個人原創(chuàng),本文內照片為原創(chuàng)者供圖,均屬原創(chuàng)拍攝。如需科普轉載,請聯系作者。
圖文:函谷荼人
摘自:新茶網試用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