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經(jīng)典的10款四方壺,你見過幾種?

歷史上經(jīng)典的10款四方壺,你見過幾種?

24閱讀 2018-11-14 02:12 常識

 

紫砂方器傳世較少,經(jīng)典的名品更少。一方頂三圓,紫砂方器比圓器更難做,是重要原因。方器中角的處理,是表現(xiàn)茶壺氣度的首要因素尤其是鈍角、大圓角的處理,非經(jīng)驗老到者不能為。

我們來看紫砂史上四方器的經(jīng)典名品,看你是否都見過。

1.開光方壺

▲時大彬款 開光方壺

▲陳信卿款 開光方壺

2.蔣時英方壺

▲徐世章舊藏

蔣時英,明萬曆至崇禎年間人,時大彬弟子,字伯萼,初名伯敷,后客于陳繼儒時改名時英,明代制陶工藝家,其作品流傳罕見。

此壺乃蔣氏晚年作品,壺體造型獨特,方體,觚稜肩,平蓋橋形鈕,短直流,壺腰有一周凸棱穿于曲柄,方圈足。姜黃色砂泥,壺底刻楷體“天啟五年,時英作”七字款。器型偏高壯,棱角分明,給人以挺拔硬朗的氣勢。此件為徐世章舊藏。

 

徐世章(1886-1954),字瑞甫,號濠園居士,北洋政府總統(tǒng)徐世昌之弟。擅書法,一生博雅好古,致力于文物收藏。1911年赴意大利擔(dān)任萬國博覽會審查委員。

尤其是他鐘愛一生的古硯,不僅質(zhì)地精良,且多名家題識、名家收藏、名工雕刻。曾名其書室為“寶硯室”。

3.鄭荊玉坦然壺

此四方壺的作者是鄭荊玉,但在史籍中尚未見記載。且鄭氏傳器甚少,根據(jù)其傳器的壺藝特點,業(yè)界推斷可能是清朝早期的紫砂藝術(shù)名手。

此壺型制方正,四角垂方,角鈍而勻,棱線隱而不沒,線挺而直,方中寓圓,四方蓋鼓。圓方形鈕挺而大氣,四面昂藏。

耳形壺鋬四方形線條與壺體、壺流線條相呼應(yīng),轉(zhuǎn)折迂回之間,舒暢自由。流鋬以四方切體,輪廓分明,整體造型比例協(xié)調(diào),于穩(wěn)健中見大氣度。

4.鄭荊玉四方鼓腹

 

 

鄭荊玉這兩款方壺,壺面黃砂色澤飽滿圓潤,均勻密布,若夜空繁星四垂,引人遐思。壺藝剛正不迂,方圓融容,寓示君子進退有節(jié),處世以方,藏鋒不露芒。

5.陳鳴遠傳香壺

 

 

 

6.陳鳴遠四足方壺

 

壺身鐫刻銘文:“且飲且讀,不過滿腹,為禹同道兄”。蘊含茶情趣與文人治學(xué)態(tài)度。

且飲且讀,語出清初名臣魏裔介《兼濟堂文集》:“取其詩文,且飲且讀,以天下士期之”。不過滿腹,語出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意謂一個人無法占有一切。以壺飲茶,茶水再多,能飲的水也有限;學(xué)海無涯,讀書再多,也只是知識滄海中的一粟。為人當(dāng)有自知之明,切不可有自滿自傲。

7.陳鳴遠委足方勝壺 

 

壺底鐫刻銘文“制為耑木先生時丁卯上元日”,署陳遠,鈐陳鳴遠、壺隱篆書陽文方印,龔心釗舊藏。

8.清康熙琺瑯五彩四季花卉方壺

 

 

9.清乾隆描金山水詩文方壺

 

10.漢方壺

▲陳礪成 漢方壺

漢方壺式是紫砂壺中歷史最悠久的傳統(tǒng)造型之一。“陽羨茗壺錄”記載:邵文金,仿時大漢方獨絕,徐友泉亦制漢方,清代華鳳翔、徐飛龍等都有漢方壺傳世。

此壺為“礪成”之器,不僅泥料為上品,其工手亦一絲不茍,內(nèi)外如一,通體協(xié)調(diào)大度,尤其把手與流水的處理真是大家手筆。

礪成,有人說姓陳,但名不見經(jīng)傳這并不奇怪,古人寫書想必只能寫聽到和看到的事和器。四百年間紫砂藝人何止萬千,多有遺漏,當(dāng)在情理之中。流傳有序,固能其好,典籍實名,只為器佳,仍不失為寶。

 

 

上一頁:茶知識科普——綠茶篇

下一頁:家庭存放普洱茶要怎么保存好

相關(guān)閱讀

茶友網(wǎng)
滇ICP備19006320號-4
滇ICP備19006320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