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罐茶”事件的風波逐漸平息之后,作為吃瓜群眾的我,對目前行業(yè)遵從的“大師作”有了一些想法,可能這些想法過于偏激,我姑妄說之,大家也就姑妄聽之。
或許是因為傳統(tǒng)使然,中國人老想在各個方向扶持“大師”。好作為自己在這一領域膜拜和學習的對象。太往前了不敢說,但自從五四運動以后,這種風氣大為減少。人們試圖破除迷信,搜集數(shù)據(jù),建立標準。所以大概有那么幾十年,中國是缺乏大師的。
就拿勐海茶廠來說。不論他曾經(jīng)有多少故事,不論他出了多少風靡一世的產(chǎn)品,作為一個“時代”的產(chǎn)物,他就是沒有所謂的大師。那時候的“師傅”除了意味著工資高一些,更意味著加倍的付出。下面的人是“跟你干”,所以你理所當然干得更多,這就是那時候的師傅。
后來,那一套不靈了。消費者越來越自我,從業(yè)者越來越自我,市場變化了,原先的規(guī)則和標準不再試用,于是各種適應性很強的大師便又逐漸興起。正逢國家推崇匠人精神,于是各種挑揀過的,包裝好的匠人便新鮮出爐。(更多古樹春茶請加微信:chaxiansen11或點擊“閱讀原文”)
只不過,這樣的匠人時代,茶行業(yè)足足早來了十幾年! 其中各種大師的水平固然良莠不齊,但于行業(yè)的發(fā)展,確有他積極有效的一面。
茶農(nóng)和茶廠里的發(fā)酵師才是最熟茶葉工藝的人
前兩天跟茶友聊起大師,聊起工藝,又聊起茶農(nóng)。我驚想,茶農(nóng)才是最容易出大師的職業(yè)啊,因為理論上只有茶農(nóng)對自己茶葉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水土,海拔,氣侯等等因素是最了解的!
這樣來說,沒理由不了解自己茶葉,沒理由做不好茶葉??!為什么呢?為什么縱觀整個云南,你卻找不出一位能尊敬地稱其為“師傅”的茶農(nóng)呢?!
想來想去,許是因為現(xiàn)在的茶農(nóng)只把自己當“要飯”的,沒把自己當“賣飯”的!要飯的只看誰是老板,誰能給口飯吃,而賣飯的必須制定標準,選擇客戶! 現(xiàn)在的老百姓,窮了太久,富得又太快,該打的基礎還沒來得及打,眼看著高樓就起。
"硬氣"的師傅和"硬氣"的茶廠打心底里佩服
每到一座茶山,你都會聽到老百姓說“快喝喝,工藝那些地方要改進?你們是喜歡生一點,還是香一點?我們都會做,你只管要求!”(更多古樹春茶請加微信:chaxiansen11或點擊“閱讀原文”)
對于很多人來說,這樣地“關懷”足以彰顯自己的身份和價值,借著機會,正好也可顯示一下自己的專業(yè),但對于我來說,這不過是一雙沒有靈魂的雙手,并不可貴!?
那卡金印古熟茶
我喜歡“硬氣”的制茶師傅,因為一款茶的生命一定是制茶師傅憑借著自己對這款茶的理解來塑造的。每多一個環(huán)節(jié),便多一份取舍。不會思考,沒有審美能力的人,無法構架一款茶的格局,何談呈現(xiàn)?
所以,盡然很多茶葉價格連城,但于我來看,并不過眼,而有的茶雖無人問津,我卻視若珍寶!?因為茶本無價值,有價值的是做茶的人!
那卡金印古熟茶
從17年春茶在易武遇到的濤哥(專做茶王樹)到后來在臨滄遇到的賀老師(專做昔歸),再到這次,專做那卡的唐姐,她們都是我在茶山上遇到的,少有的有靈魂,有堅守的茶者。
那卡村口的石碑
不同的是,前兩位激發(fā)了我自己做這兩個地方的欲望,而唐姐的那卡,我只能和大家分享。我不愿稱他們?yōu)閹煾担驗閹煾狄呀?jīng)老去,而他們才是鮮活的,拼搏且激進的存在,我稱他們?yōu)橥瑢W!
給大家推薦這款鮮活的那卡。因為這款那卡熟茶,讓我相信,只有經(jīng)過這些懂得取舍與堅守的人,才能讓茶友們知道,一款茶,竟能這樣美!(更多古樹春茶請加微信:chaxiansen11或點擊“閱讀原文”)
那卡金印古熟茶餅
這茶發(fā)酵程度較輕,保留茶葉早期活性,留給茶葉后續(xù)轉化空間,相比重發(fā)酵的熟茶,在新茶階段苦感比較重,微微有澀度感,但是轉化非常之快。唯口舌知之,身心知之,時間知之。做茶之人,品茶之人,方可知。"耐得住寂寞,方可守得住繁華"茶亦如此。
相比較傳統(tǒng)發(fā)酵,小堆離地發(fā)酵方便把控發(fā)酵細節(jié),也能在發(fā)酵過程中保留茶葉的特性,并選用水質較優(yōu)良的山泉發(fā)酵,讓甘甜的泉水和古茶相結合。
那卡古熟·那卡金印的口感
品鑒師說:
那卡金印茶湯呈漂亮的深石榴紅色,余韻殘存的奶香味更像是老撾奶茶所散發(fā)的味道,少許熱帶水果的芬芳與清爽的甜美氣息相互交融,構成了一條別樣的風景,溫和質樸的苦底配上一丟丟韻,4星的甜度配合的剛剛好,湯體輕盈細膩有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