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技術:蘇州洞庭山碧螺春的制作工藝與要點

加工技術:蘇州洞庭山碧螺春的制作工藝與要點

9閱讀 2023-03-16 08:48 技術

洞庭山碧螺春茶是與西湖龍井茶齊名的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chǎn)于蘇州太湖流域的東洞庭山(現(xiàn)蘇州吳中區(qū)東山鎮(zhèn))和西洞庭山(現(xiàn)蘇州太湖西山島上的吳中區(qū)金庭鎮(zhèn))兩地,洞庭山的茶林和果園融為一體,茶樹和桃、李、杏、梅、枇杷等果樹交錯種植,是典型的茶果間作套種模式。

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制作工藝要求很高,高品質的茶葉需要全手工炒制。以群體種茶樹一芽一葉初展的嫩芽作為原料,炒制一斤洞庭山碧螺春茶需用6.5萬個嫩芽,經(jīng)攤放、殺青、揉捻、搓團、烘焙五道工序悉心炒制而成。

炒制成的洞庭山碧螺春茶外形條索緊結纖細,卷曲呈螺,顯蜜蜂腿,白毫密布,銀綠隱翠,潔凈勻整;湯色嫩黃綠明亮;香氣鮮嫩,花果香明顯;滋味鮮濃爽,味中花果香明顯;葉底細嫩勻,鮮活,嫩黃綠明亮。

因其獨特優(yōu)異的品質風格,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成為享譽國內(nèi)外的茶中名品。

01

洞庭山碧螺春茶樹的有性繁殖

洞庭山碧螺春的茶苗需要選取樹齡五年以上的小葉種茶樹,采摘茶樹上的茶籽進行有性培育。為培養(yǎng)優(yōu)質茶樹,必須在采摘茶籽前留意觀察該茶樹的萌發(fā)特征,挑選出發(fā)芽相對較早的茶樹,尤其是在春分前后嫩芽初展、芽長葉短的為最佳,此時已經(jīng)沒有或是少有霜凍,能獲得極少產(chǎn)量的春分前和一定產(chǎn)量的清明前碧螺春茶。

采摘茶籽的季節(jié)必須在寒露節(jié)氣開始后,此時的茶籽果肉飽滿,來年生根抽芽就茁壯有力且更耐旱。茶籽采摘后埋在土中保持濕潤,使茶胚保持鮮活,來年開春后即可播種。實際上,現(xiàn)在的洞庭山碧螺春主流品種是“早茶”,多為嫁接的茶樹,有性繁殖的茶樹大部分是早年種植的老茶樹,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會用種子繁殖了。

▲ 洞庭山碧螺春茶果間作模式

02

洞庭山碧螺春的炒制工藝流程

洞庭山碧螺春茶在驚蟄前后至春分前已經(jīng)有大量的“早茶”上市,群體種則在三月下旬開采,谷雨前結束,谷雨后的茶青炒制而成的干茶則被稱為炒青茶。洞庭山碧螺春的炒制過程主要是攤放、殺青、揉捻、搓團、烘焙等五個工序。

1、挑揀攤放

采茶工把當年初展的芽葉輕采輕放于竹籃中,然后把采摘下的芽葉放在陰涼環(huán)境中,對青葉逐個進行精細挑剔。芽葉挑剔的標準必須是一芽一葉初展,長度約1.5 cm左右,葉子不能超過嫩芽的長度,超過則把葉子剔掉,芽的底部不能有胚底葉(苞葉),嫩芽青葉的根部不能留太長,不能有霜凍芽葉、無芽葉片和碎葉,更不能有雜質,要做到青葉的潔凈勻整。

把挑揀好的青葉攤放在竹匾中,環(huán)境需要陰涼干燥,攤放厚度一般在5~10 cm,攤放時間在4小時左右,攤葉厚度不宜過厚、時間不宜過長,否則茶青容易出現(xiàn)紅梗紅葉,影響綠茶品質。

2、殺青

將經(jīng)過挑揀、攤放后較為勻整的茶青定量下鍋,傳統(tǒng)鍋最大直徑60 cm,鍋底面直徑25 cm左右,早期采摘的投葉量在每鍋600 g左右,之后逐漸增量到700~750 g每鍋,下鍋時的溫度以350 ℃左右最佳,一般殺青時間在5分鐘左右,需視氣候及茶青等因素而定。殺青主要以重復拋撒、撈起撈凈茶青,再拋撒再撈起撈凈的動作為主。目的是通過拋悶結合的手法,殺青到位同時散透茶青中的水分,直至茶青芽葉全部轉色,殺青時要注意茶青不能粘鍋和枯焦。

3、揉捻

傳統(tǒng)碧螺春揉捻工序也是在炒鍋中完成。揉捻過程中的鍋底面溫度掌握在220~250 ℃左右為適宜,揉捻時的動作要點是揉捻、拋撒,再揉捻、再拋撒,循環(huán)往復。揉捻要按照“先輕后重再輕”的原則,茶青不易被揉碎時,才能逐漸加重揉捻,保證茶葉的勻整度;當揉捻時手感略有觸手、鍋里有沙沙作響時就又要輕揉,否則會產(chǎn)生碎茶,揉捻時間約在15分鐘左右。

4、搓團顯毫

搓團時的鍋底面溫度為120~150 ℃,搓團的動作是分批把鍋里的茶葉放在手里搓團,放入鍋里攤放,再分批抓在手里搓團,放在鍋里攤放,循環(huán)反復。搓團的要領也是先輕搓團后重搓團再輕搓團,因為剛開始搓團時,茶葉水分含量高,茶葉觸感較軟,用力過度就會結塊成球,不宜卷曲,一定要手感柔軟而緊結時才能加重搓團,以至顯毫,當茶葉顯毫均勻時就又要輕搓團,一是保持卷曲度,二是使毫更顯而不致茶碎。搓團時間約為10分鐘左右。

5、烘焙

當茶葉已經(jīng)成為纖細緊結、卷曲呈螺、滿披銀毫的形態(tài)時,即可開始烘焙工序,這時的鍋面溫度在100 ℃左右,烘焙時要不停地進行輕輕搓團,再輕輕放在鍋里攤放,手略感扎手即可起鍋,烘焙時間約為5分鐘左右。

上述從殺青到揉捻的茶青溫度應保持在70~80 ℃左右為宜,搓團到烘焙的茶葉溫度應該在60~70 ℃左右為宜,絕對不能低于50 ℃。每鍋洞庭山碧螺春茶的炒制過程時長為35~45分鐘左右為最佳。鍋底面及茶青葉面的溫度和超時或短時的炒制時間,均可能會出現(xiàn)洞庭山碧螺春茶的某種缺陷。

03

洞庭山碧螺春炒制工序控制要點

1、殺青工序控制要點

洞庭山碧螺春茶殺青時,下鍋鍋溫應在350 ℃左右。從感官上的經(jīng)驗來看,此時鍋底面的圈內(nèi)發(fā)亮直徑25 cm左右,如果鍋溫過低,炒制的茶葉會影響碧螺春茶應有的香氣,干茶色澤暗沉無光澤,茶湯混濁,滋味欠佳。

在未達到要求的殺青溫度下鍋或者在殺青過程中出現(xiàn)低溫,可以用以下方式補救。首先迅速增加鍋溫,借著鍋溫上下翻滾茶青,手中的茶葉輕輕貼著鍋壁旋轉,再拋起、抖撒,具體手勢是在九點鐘方向把茶青輕按在鍋壁上,順時針旋轉至七點鐘左右位置拋起抖撒,使茶青借著鍋溫迅速失水。力度也是先輕按,然后逐步加重,重復動作,直至鍋溫升至所需溫度為止。

當茶青下鍋時,鍋底面溫度已經(jīng)超過350 ℃,鍋底面(受熱)發(fā)亮的直徑已經(jīng)超過25 cm,這時一方面要迅速降溫,如果是燒柴火炒制的,即迅速抽離鍋底灶內(nèi)最旺的柴火,留下適中的柴火,以保持由旺而下的火勢,同時炒茶時雙手快速上下拋撒茶青,盡力減少茶青與鍋體接觸的時間?;謴偷秸囟炔②吘徬陆禃r,再進行正常的殺青操作程序。避免因火溫過高過旺而引起的焦葉和產(chǎn)生煙火氣等的不良品質的形成。

2、揉捻工序控制要點

若殺青未殺透就進入揉捻工序會造成茶青含水率過高而產(chǎn)生斷碎,制成的干茶會有茶屑、茶末,甚至焦屑、焦末。泡茶時茶屑、茶末浮在茶湯上,使成品茶達不到碧螺春茶的標準要求,香氣中還會帶有焦味,湯色黃色或黃褐色渾濁,甚至茶葉上還會帶有焦點,成為劣質茶。如果出現(xiàn)上述情況,需補充殺青,并將鍋中的焦屑焦沫剔除掉后再繼續(xù)揉捻,盡量避免碎末混淆在茶葉中。

揉捻時采用雙手向內(nèi)側按住茶青貼在鍋壁邊旋轉邊揉捻再抖撒,隨著茶葉水分的蒸發(fā),條索逐漸形成,當茶葉含水率達30%~40%時,鍋內(nèi)溫度一般降到150 ℃左右,這時經(jīng)過揉捻的茶葉已經(jīng)形成條索纖細緊結、卷曲呈螺狀。過早加重揉捻,容易導致葉芽斷碎;過晚加重揉捻,茶汁不沾鍋,鍋底無茶垢,揉捻易打滑,導致成茶條索粗松,卷曲形狀欠佳。揉捻時間過長會導致干茶色澤烏黑無光澤,顯毫差,甚至不顯毫。

在揉捻環(huán)節(jié)中揉捻時間過長,說明揉捻時的鍋溫偏低,炒制而成的干茶烏黑、暗無光澤,無嫩綠明亮的湯色,且較為渾濁,香氣會帶有熟湯氣、水悶氣,香氣失去了花果香,滋味失去了鮮濃爽。此時的補救方法是讓鍋底及時加溫,延長貼著鍋壁的時間并加重揉捻,原來是揉捻五、六圈再拋撒的,就改為揉捻十多圈再拋撒,當達到揉捻所需要的正常溫度時,再按正常程序操作。

當在鍋內(nèi)溫度太高或是茶青下鍋后鍋底溫度持續(xù)升高時,揉捻時間將會縮短,還未到規(guī)定時間,茶葉在鍋上揉捻時已經(jīng)進入沙沙作響的狀態(tài),需要進入下一步搓團工序。這樣炒制而成的干茶條索粗松,形狀欠佳,常帶有煙火味,玻璃杯沖泡時不能迅速沉入杯底,甚至會浮在水面,失去了洞庭山碧螺春沖泡特色。此時的補救方法是退火,本應該揉捻五六圈再拋撒的,改為輕揉一圈就拋撒或者是連續(xù)拋撒,盡量減少茶青貼著鍋的時間,直至降溫到揉捻所需的溫度再恢復正常操作甚至加重揉捻,多揉少拋,以彌補前期揉捻過輕、茶條粗松的不足,使茶葉條索迅速形成卷曲呈螺、緊細纖細的形狀。另一種方法是在退火的同時,采用碧螺春茶的傳統(tǒng)工藝——二次起鍋,即把茶青從鍋中收集,放在竹匾里先輕后重地揉捻,使茶青卷曲成螺,等鍋內(nèi)溫度降到正常時再完成接下來的揉捻流程。二次起鍋與一鍋到底的區(qū)別是,前者湯色嫩綠,后者湯色嫩黃綠,香氣滋味可能還是后者更香、滋味更鮮濃爽。

3、搓團顯毫工序控制要點

搓團顯毫是形成鞏固洞庭山碧螺春茶卷曲呈螺、毫毛密布的關鍵,溫度和時間的掌控也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搓團時鍋溫過高,過快地失去水分,達到干茶的狀態(tài),則成茶條索粗松不緊結,有煙火味,甚至焦味,湯色渾濁不明亮,滋味不佳。補救措施,首先是鍋底退火,同時把茶葉在鍋內(nèi)四周溫度低的位置攤放,搓團時多搓團少貼鍋,茶葉拋撒在鍋溫低的地方,直到溫度恢復正常。

如果溫度過低,會延長搓團時間,并導致干茶色澤暗褐,顯毫少甚至不顯毫,湯色渾濁、不明亮,滋味帶熟湯氣,花果香欠佳,甚至沒有花果香味。因此,必須要適當加溫,同時在鍋上多大把揉捻少拋撒,直至恢復所需鍋溫再正常操作,即分小把搓團、堆放在鍋邊,重復動作直至顯毫,茶葉放在手里自動散開,并略有扎手感,即搓團結束。此時,茶葉條索纖細緊結,卷曲呈螺,銀綠隱翠,毫毛密布,顯蜜蜂腿。

特別要注意的是在搓團溫度正常時,剛開始搓團應是搓團、揉捻相結合,時搓時揉、輕拋撒;中期時才能大把搓團、輕拋撒;后期是小把搓團、輕堆放。若從頭到尾小把槎團、輕堆放,茶葉會因搓團次數(shù)少而條索緊結纖細卷曲度欠佳,顯毫少或是隱毫而不顯;若從頭到尾都是大把搓團、堆放,則會導致顯毫不均勻。

4、烘焙工序控制要點

經(jīng)過搓團后的茶葉含水率已接近10%,由于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原料較為細嫩,此時不宜再進行搓團,要低溫下輕揉輕翻烘焙,達到繼續(xù)顯毫的效果。如果鍋溫溫度仍是很高,放在手心仍然發(fā)燙,要用鐵板壓蓋爐灶降火,同時將茶葉起鍋攤放在竹匾散熱,等鍋內(nèi)溫度在100 ℃左右的時候,再把茶葉輕輕放入鍋里輕搓輕翻烘焙。

5、對炒制柴火的要求

影響鍋溫的直接原因是火候的控制,柴火的干濕程度、粗細搭配、用量以及炒茶師傅的經(jīng)驗都會影響火候的把握。應提前一年把硬柴備好,放置在陰涼通風處自然晾干,并將硬柴劈成粗細、長度不等,以便于不同氣候環(huán)境、鍋溫狀況、茶青含水率等情況及時調(diào)整選用。

6、對貯藏保鮮的要求

蘇州洞庭山碧螺春茶由于芽葉細嫩,一次炒制成型,炒制完成時的含水率一般在8%~8.5%左右,因此需在干茶中放入茶葉專用干燥劑或用烘箱復火烘焙一下,從而達到國家標準規(guī)定的含水率7.5%以下。收干后的碧螺春茶可放在-3~-1 ℃的茶葉冰柜里保存,保持其色香味。

作者簡介:

12

沈逸君

一級評茶師、高級制茶師,蘇州六道茶業(yè)有限公司基地管理總監(jiān),曾任金庭鎮(zhèn)(西山鎮(zhèn))農(nóng)副業(yè)經(jīng)營服務總公司總經(jīng)理、書記。自1970年進入供銷社農(nóng)副產(chǎn)品采購站以來一直從事洞庭山碧螺春茶樹的種植、改良及茶葉采摘、炒制、評審工作;指導的學生多次在國家級和省級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手工制茶賽中獲獎。

具體內(nèi)容詳見《中國茶葉加工》雜志,2022年第4期文章《蘇州洞庭山碧螺春的制作工藝與要點》,頁碼:47-50,作者:沈逸君。

來源:中國茶葉加工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上一頁:湄潭縣與斯里蘭卡茶葉局舉行視頻交流會

下一頁:柑馨甜飴,茶醇潤養(yǎng) 大益 大紅柑潤養(yǎng)茶禮上新

相關閱讀

蘭花茶不適用
288閱讀
茶友網(wǎng)
滇ICP備19006320號-4
滇ICP備19006320號-4